|
占据孩子们校外生活时间最多的活动是什么?孩子们参与课外班最主要的目的又是什么?近日,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《中国儿童发展报告(2019)——儿童校外生活状况》。报告显示,上学时,孩子们校外生活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做作业,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近八成。
但凡家有中小学生的家长,对报告数据想必心有戚戚焉。尽管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不少减负政策,学校也在全力以赴落实,但受制于不断蔓延的教育焦虑以及中高考压力等,不少地方的孩子随着年龄增加,写作业负担也日益加重,本该丰富的校外生活逼仄到只剩下学习,以至于网上流传不衰各种打油诗——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就说我在写作业”“蓦然回首,那人正在写作业”“春眠不觉晓,作业知多少”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写作业兮心迷茫”,其中固然充满戏谑的意味,但也透出一丝心酸与无奈。
如果校外生活只剩下写作业,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、幸福感和责任感?这种生活真的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吗?也许有家长会说,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,现在不努力,将来考不上好中学、好大学,未来的人生就是失败的。与其未来失败,不如现在奋进。也有家长认为,其他孩子都在拼命学习,自己孩子不能比他们差,要变得更优秀,只能更努力,唯有用童年做筹码,未来才可能成为人生赢家。
家长们的心理与期望可以理解,但需要厘清的是,现在学习不好不等于未来人生失败,现在学业优秀不等于以后拥有美好生活,校外生活大多花在写作业上,睡眠都不达标,带来的不只是不可逆的身体伤害,还将失去对大千世界的兴趣、对美好事物的好奇。有网友就表示,“我记得自己的中学时代,考大学就是人生的所有目的。我们对于考试这件事情看得如此之重,以至于多年以后同学聚会,还有人能报出当年各种模拟考的分数和排名”。一旦家庭与孩子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考试上,孩子变得只会考试而对其他完全不关心,那与《摩登时代》里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又有何区别?这样的童年有意思吗?
在更强调创造力、合作力、游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时代背景下,教育者应该努力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,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,在学业这一单一层面追求极致。本质上,学业与童年并不矛盾,学校也好家庭也好,完全可以在帮助孩子完成基本学业之后,为丰富其体验与生活阅历而留出空间。说到底,童年的舒展程度与孩子的想象力、创造力息息相关,更指向未来能否成为一个具有幸福感、成就感的人。
童年被作业所填满,其实不是个案,更近似一种物质生活发达之后众多家庭不由自主的教育选择。改变这种现象,首要还是需要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入手,从反思教育观入手,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、学业与未来、童年与人生的关系。一方面,学校要做好减负增效工作,用多把尺子评价教师和学生,舒展师生的身心,丰富他们的生活,让在校生活变成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完善自我、弥补能力短板。作为家庭,尤其要坚守科学的教育观,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,多帮助孩子解压,做良好亲子关系的营造者。另一方面,教育主管部门除了督促学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与教育规律办学,坚持做好素质教育,还要和社会各个组织一起做好舆论引导,呼吁家长们科学养育,守护孩子的幸福童年。(中国教育报) |
|
我来说说() |
|
上一篇:冷门专业就业不一定“冷” 新生代更注重个人喜好 |
下一篇:举办教师活动要加强效能管理 对无效低效说不 |
|
|